“丁当筑梦者”不孤支教团:华岳村的墨香与数趣共绘成长底色
  • 作者:
  • 编辑:甘巧丹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7-10
  • 点击数:

7月6日,南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“丁当筑梦者”不孤支教团在丁当镇华岳村开展的暑期“三下乡”支教活动进入第二天。与首日注重安全与科普启蒙的教学内容不同,今日的课程聚焦于“文化浸润”与“思维提升”。在琅琅书声中,古诗词的墨香缓缓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;而在算珠的拨弄之间,数学的趣味则点亮了他们的思维之光。

语文课:探寻古诗中的“诗与远方”。清晨的教室,在孩子们清脆的朗读声中苏醒。为了让古诗词不再显得“生硬”,志愿者特意准备了简笔画:以山峦、夕阳、黄河的线条勾勒出诗的意境,,将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的哲理悄然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。课程接近尾声时,志愿者巧妙地引出地理小知识: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而我们广西的德天瀑布同样享有“跨国大瀑布”的美誉。古诗词不仅是课本上的文字,更是连接家乡与远方的桥梁。

数学课:算数之外的“趣味天地”。午后的数学课,成为了一场“打破畏难情绪”的攻坚战。针对孩子们在加减法应用和简单几何认知上的薄弱环节,志愿者们提前准备了彩色算珠、形状卡片以及生动的生活案例:“小明有5个玉米,给了小红2个,还剩几个?”此外,志愿者们还“变身”为科学小导师,延伸出一场趣味盎然的实验:“矿泉水瓶为什么能吸住乒乓球呢?”孩子们围绕着实验台,叽叽喳喳地讨论着,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。

双向奔赴:教育的温情蕴藏于细微之处。从“古诗中的山水意境”到“算术之外的实践探索”,这一天的华岳村课堂,不仅让孩子们在语文的韵律中领略文化之美,在数学的逻辑中体验思维之趣,更让“丁当筑梦者”的志愿者们深刻领悟:乡村教育的独特魅力,在于用真心雕琢每一节课,用耐心回应每一份好奇。(图/文蔡国豪一审一校:韦玫羽 二审二校:刘波 三审三校:陶兴华)

小朋友认真听讲

语文课教学现场

实验小课堂